可靠的正规配资开户
6月19日,2024陆家嘴论坛在上海开幕。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与会者就“加强国际货币政策协调,应对全球经济复苏挑战”“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绿色金融制度创新与市场激励”“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开放”“银发经济与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创新与治理”“建设高质量普惠金融体系”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这个持续14年的论坛,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共同主办,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重要风向标,见证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达8646.86亿元,同比增长5.2%。今年一季度,上海金融业增加值达2096.7亿元,同比增长5.1%。
论坛开幕当天,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和上海市主要领导分别就金融助推高质量发展发表看法,内涵相当丰富,受到普遍关注。
2024陆家嘴论坛6月19日在上海开幕。
积极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
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也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论坛上,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致辞中指出,上海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新的进展,金融体系更加完善,金融高水平开放持续深化,服务实体经济作用不断增强。
今年一季度,上海金融市场成交额同比增长15.6%,全市科技贷款、绿色贷款和普惠贷款余额均突破1万亿元。陈吉宁说,上海将持续发挥金融改革试验田作用,更好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补短板,扎实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聚焦实体经济,着力提升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效率和水平。结合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更好服务企业“走出去”。深化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更好统筹金融开放与安全,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生态。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始终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鲜明主题。”上海市市长龚正说,上海努力打造一个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为建设金融强国贡献力量。他用几个“着力”,概括了上海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路径:着力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促进全球高端要素资源加速集聚、高效配置;着力完善金融产品体系,加强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资源供给;着力完善金融机构体系,营造更加开放、更有活力、更具吸引力的良好金融生态;着力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提供更加高效、互联、便捷、安全的跨境金融服务。
上海的金融业改革开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深化改革开放同样是今后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重点。国家金融监管局局长李云泽表示,今后将推动更多金融开放举措在上海先行先试,全力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说,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迈向更高能级,希望上海的探索为全局积累更多经验。充分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推进更大区域范围内的高层次协同开放。鼓励上海依托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银行外汇展业改革与尽职免责等政策,探索“越诚信、越便利”的外汇管理模式。有序将上海的高水平开放政策复制推广至长三角乃至全国范围,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突破,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6月1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海区域中心在陆家嘴论坛上成立。
资本市场要服从服务于高质量发展大局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资本市场只有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建立健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配的市场体系和制度机制,才能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狠抓新‘国九条’的落地见效,突出强本强基、严监严管,全力以赴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吴清说。目前,证监会会同各相关方面已经推出近50项配套规则,包括市场关心的退市、现金分红、股份减持、程序化交易监管等制度安排,在各有关部委和单位、各地政府支持下,呈现出共同呵护、共同建设、共同治理资本市场的新局面。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陆家嘴论坛上致辞。
吴清提出,资本市场要积极主动拥抱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多层次市场的服务覆盖面和精准度。针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传统产业等,深入研究相关企业的特点、发展规律及其在投融资、激励约束、公司治理等方面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丰富资本市场的工具、产品和服务。
要壮大耐心资本。中国证监会将和有关方面一道,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围绕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优化支持政策,引导更好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要从制度机制以及理念上解决包容创新的问题。创新本质上是面向未知领域的探索,只有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才能推动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在科创板设立5周年之际,将发布深化科创板改革的8条措施,进一步突出“硬科技”特色,健全发行承销、并购重组、股权激励、交易等制度机制,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要大力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支持上市公司运用各种资本市场工具增强核心竞争力,特别是要发挥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助力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横向、纵向整合协同。进一步加大对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重组,支持相关上市公司吸收合并。
吴清表示,要坚持把保护投资者贯穿于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和监管执法全过程,把强监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对各类证券违法犯罪行为要依法从严打击,切实维护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
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但同时仍面临一些挑战。我们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支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潘功胜说,在调控中,将注重把握和处理好三方面关系:一是短期与长期的关系。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重要考量,灵活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同时保持政策定力,不大放大收。二是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统筹兼顾支持实体经济增长与保持金融机构自身健康性的关系,坚持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三是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主要考虑国内经济金融形势需要进行调控,兼顾其他经济体经济和货币政策周期的外溢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上致辞。
“经过多年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的货币政策框架已初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为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我们也在研究中国未来货币政策框架。”潘功胜说。
优化货币政策调控的中间变量。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结构转型,实体经济需要的货币信贷增长也在发生变化。目前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超过390万亿元,M2余额超过300万亿元,宏观金融总量规模已经很大。金融总量增速有所下降也是自然的,这与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一致的。从货币供应量的统计看,也需要适应形势变化不断完善,把金融总量更多作为观测性、参考性、预期性的指标,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
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从央行政策利率到市场基准利率再到各种金融市场利率,总体上比较顺畅地传导。但也有一些可待改进的空间。如果未来考虑更大程度发挥利率调控作用,需要也有条件给市场传递更加清晰的利率调控目标信号,让市场心里更托底。
逐步将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这个过程整体是渐进式的,国债发行节奏、期限结构、托管制度等也需同步研究优化。当前特别是要关注一些非银主体大量持有中长期债券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保持市场对投资的正向激励作用。
健全精准适度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未来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中,将完善相关制度框架,合理把握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规模,已实现阶段性目标的工具及时退出。此外,要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健全可置信、常态化、制度化的政策沟通机制,做好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
找准保险业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着力点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保险业要在大有可为的时代大有作为,必须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切实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陆家嘴论坛上致辞。
李云泽提出,聚焦创新发展,精准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保险业要围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健全涵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产品体系。完善“首台(套)、首批次”保险补偿政策机制,更好发挥集成电路共保体作用。加大保险资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以及创业投资等支持力度。完善绿色金融评价机制,推动新能源车“愿保尽保”,鼓励保险机构加强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等方面的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
围绕民生福祉,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目前,农业保险为1.64亿户次农户提供保险保障,大病保险覆盖人群达到12亿人,保险业积累的养老准备金超过6万亿元,长期健康保险责任准备金超过2万亿元。我们将推动加快补齐第三支柱短板,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养老保障和财富管理需求。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提高商业长期护理保险覆盖面,推动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针对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市民群体和灵活就业人员,量身打造保险产品。积极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有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着眼安全应急,持续促进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去年京津冀等地特大洪涝灾害发生后,保险业早赔快赔、应赔尽赔,全力帮助受灾群众和经营主体渡过难关,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年初可靠的正规配资开户,全国首单全灾种的综合巨灾保险在河北正式落地。今后将推动健全多方参与的巨灾保险保障体系,指导保险机构发挥风险管理专业优势,做好事前防灾、事中减灾、事后救灾。加快发展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领域责任保险,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损失补偿和事故预防功能,通过市场化机制解决社会问题,助力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